第一章 单元测试

1、多选题:
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( )关系。
选项:
A:教育内部外部的行政关系
B: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
C:“集权”与“分权”的关系
D:“集体”与“个人”的关系
答案: 【教育内部外部的行政关系;
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;
“集权”与“分权”的关系

2、多选题:
1957年我国提出“使受教育者在( )得到全面发展。
选项:
A:智育
B:劳动教育
C:体育
D:德育
E:美育
答案: 【智育;
劳动教育;
体育;
德育;
美育

3、单选题:
1985年《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》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实现“两个放权”,不包括( )
选项:
A:严管学校的办学自主权
B:实行简政放权
C:要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
D:管理权限下放到乡镇一级
答案: 【严管学校的办学自主权

4、判断题:
4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总的方向和指针。( )
选项:
A:错
B:对
答案: 【

5、判断题:
教育方针的调整本质上是教育“目的观”更新,是国家对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的积极思考和调整。( )
选项:
A:错
B:对
答案: 【

第二章 单元测试

1、多选题:
我国治理择校采用过哪些措施( )。
选项:
A:取消重点学校制度
B:提高择校费标准
C:按成绩择校
D:改造薄弱学校
答案: 【取消重点学校制度;
提高择校费标准;
改造薄弱学校

2、多选题:
解决好择校问题本质上就是要处理好( )关系。
选项:
A: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
B:政府需求与社会需求
C:“有学上”与“上好学”
D:教育资源配置的“普及性”与“特殊性”
答案: 【“有学上”与“上好学”;
教育资源配置的“普及性”与“特殊性”

3、多选题:
影响家庭(家长)择校倾向的因素包括( )
选项:
A:社会地位
B:经济收入
C:教育认知
D:政治地位
答案: 【社会地位;
经济收入;
教育认知;
政治地位

4、判断题:
择校行为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一场信任危机,它意味着部分阶层对教育公平的制度安排并不满意。( )
选项:
A:对
B:错
答案: 【

5、判断题:
国家教育经费不足不是加剧公众择校行为的原因。( )
选项:
A:对
B:错
答案: 【